机电集团旗下贵阳险峰机床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贵阳险峰”)从“三线”建设的浪潮中崛起,历经风雨,通过不断改革创新,焕发出新活力,绽放希望之光,书写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。
1958-1965年:梦想开端
1958年,相关政策的发布,点燃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工业区建设的梦想之火。尽管最初规划的八个大厂建设因形势变化有所调整,但机床厂凭借其基建的快速进展和已有的干部工人基础,幸运地得以保留,并开启了它的传奇历程。
1959年,在物资匮乏的艰难条件下,机床厂的工人阶级凭借着顽强的奋斗精神,仅用不足三月的时间,制成了贵州首台B210K简易龙门刨床,这一壮举如同在高原上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,标志着贵阳险峰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。
1960年,机床厂以《贵州重型机床锻压设备厂设计书》为蓝图,再度启动基建,正式名为“贵州重型机床锻压设备厂”,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1959年5月机床厂工人装配B210K简易龙门刨床
1965-1983年:艰苦创业中砥砺前行
20世纪60年代中期,响应国家“备战、备荒,为人民”的号召,无锡机床厂部分资源内迁,与贵重厂合并,为贵阳险峰注入了新的力量。
在这一时期,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外界干扰,但广大职工以工厂前途为重,坚持工作。1966年,工厂在扩建的同时,生产也取得了良好成绩,各项经济指标达到建厂以来最好水平。在职工们的坚持和努力下,1969年险峰厂成为具备一定规模生产能力的中型机床制造厂。1972年至1975年,工厂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,甚至陷入半停产、半瘫痪状态。通过一系列努力,如邹国祥试验成功“以铣代车”大幅提升效率等,工厂于1975年再度扭亏为盈。此后,厂党委又针对技术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行整顿,使险峰厂恢复正常秩序,产品质量得到提升。
20世纪80年代,险峰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1982年,国务院下达技术改造文件,险峰厂的技术改造项目获批,为精密机床生产创造了条件。同时,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,险峰厂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,M1080无心磨床质量达到一等品,性能精度符合等效国际标准,并正式采用等效国际标准。在管理模式上,险峰厂也实现了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,经济效益不断提高,走上了以销定产的新路。
1969年3月工人安装调试磨床
1983-2024年:改革浪潮中奋勇崛起
1990年以后,险峰厂在企业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创新,开创了企业管理的新纪元,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1991年,我国第一台大型数控轧辊磨床在险峰机床厂诞生,这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,也为险峰赢得了众多荣誉。1993年,险峰厂合并黔光铝制品厂,组建“贵州险峰实业总公司”,并成立进出口公司,取得了国内外市场自主权,进一步拓展了业务领域。
进入21世纪,险峰公司不断发展壮大,2007年,险峰牌数控磨床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,自主研发的MK84250型重型数控轧棍磨床也取得了重要成果。2008年,贵阳险峰实业总公司改名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,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。尽管在2010年的数控机床项目中遭受重创,但贵阳险峰通过不懈努力,于2017年成功重整,效益逐步改善。
1991年险峰厂研发的MK84125型数控轧辊磨床
贵阳险峰全体干部职工始终铭记“三线精神”,在新时代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实现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、从成本竞争到质量效益竞争、从粗放制造到绿色智能制造、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。2021年,贵阳险峰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;2024年9月,贵阳险峰完成股份制改造,正式变更为贵阳险峰机床股份有限公司,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充满希望地迈向未来。
贵阳险峰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,是一部老“三线”企业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改革创新、奋勇前行的壮丽史诗。它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变迁,也展示了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变革,在困境中崛起,在发展中创新,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,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,不断书写着新的辉煌篇章。
供稿:机电集团(贵阳险峰)
编辑:办公室